何時保存希臘文的字序?何時重組為中文的字序?

原則上,本譯本期望盡可能使用倒裝與補述,來保存希臘文源語的字序(見「如何使用倒裝、補述、標點等來呈現希臘文的語法結構?」)。然終究中文基本上是嚴格倚靠字序傳達訊息的語言,且有須遵循的字序規則(主詞-動詞-間接受詞-直接受詞,或主詞-動詞-主詞補語),僅能使用有限度的倒裝,因此並無可能在譯文中全然反應出希臘文的字序。為此,以下列出本譯本中,一些保存與重組的原則,以利本譯本的讀者對照希臘文源語時使用。

中文字序優先的情況

  • 直接與間接引句前的陳述:希臘文中,這類陳述最常見的字序為「動詞-說話者-說話對象」,如「說了那耶穌他的那些門徒」,有時也可能說話者置於最後,如「說了他的那些門徒那耶穌」,但這類的中文是難以理解的,因此,本譯本處理這類陳述時,無論希臘文源語的字序為何,原則上一律遵循中文的字序,如「那耶穌他的那些門徒說了」。然在特定的對觀經文中,若最主要的差異在於直接或間接引句前的陳述,則會試圖按希臘文字序翻譯,來呈現對觀經文的差異。
  • 獨立所有格分詞子句:見「如何翻譯希臘文的分詞子句?」關於「獨立所有格分詞子句」的討論。
  • 不定詞字句:見「如何翻譯希臘文的不定詞字句?」。

希臘文字序優先時的一些規則

  • 「動詞-主詞」、「直接受詞-動詞」、「主詞補語-動詞」的格式:原則上會按希臘文字序翻譯,且會以「-……、……、」的格式來提醒讀者,該處使用了倒裝的語法結構,讀者須自行辨識出「-」與「、」所切割出各單元的語法功能(動詞、主詞、間接受詞、直接受詞等)。但若會造成難以理解的中文,則會調整部分單元的字序,並在必要時,以註腳標示希臘文的字序。
    例如:路1:6,「則一直是義的(動詞/述部)-兩者(主詞)、在對着那上帝時」,中文較自然的表達則為「兩者在對着那上帝時則一直是義的」。
  • 間接受格的處理:原則上盡可能與動詞一起翻譯,但若為置於句首、有強調性質的間接受格,則會保存希臘文的字序,有必要時會以「,」或「-」標示使用了倒裝的語法結構。
    例如:約7:23,「我-你們苦恨」,中文較自然的表達則為「你們苦恨我」。
  • 介系詞片語的處理:緊接在動詞前後介系詞片語,原則上會按希臘文字序翻譯,但若無強調性質,這些緊鄰動詞的介系詞片語,當無對觀的議題須處理時,有時亦會併入動詞翻譯。而若動詞後有一連串的介系詞片語,除併入動詞翻譯的片語外,其餘的第一個會以「-」引介,之後的則依序以「、」分隔。
  • 主詞、受詞(或主詞補語)同時出現於動詞前或動詞後:原則上會以「-……、……、」的格式保存希臘文的字序,但若會造成難以理解的中文,則會調整主詞或受詞(或主詞補語)其一的順序,來產生可理解的中文,並在必要時,以註腳標示希臘文的字序。
  • 按希臘文字序翻譯無法產生有意義中文的其它情況:此時盡可能進行最小的重組,並在必要時,以註腳標示希臘文的字序。
返回頂端